青年就業薪情差
--對未來信心度下降、海外就業意願度高
2013年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就曾針對「青年目前就業現況及對未來工作期待」做過調查並提出應強化產學合作、全時實習、創業教育及推動就業媒合平台等建議。而今為提升青年之就業能力,我們已見各大專院校開始推動「業界實習」制度,鼓勵學生在專業課程修得一定學分後,得透過學校安排至系所相關領域之企業實習,增加職場的適應力與競爭力,而政府亦推動「青年就業旗艦計畫」,提供相關訓練課程,結束後亦提供參加青年朋友工作面試及錄訓機會。然而,政府與教育單位所作的就業配套是否有效提升青年就業能力與信心?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資料顯示,2016年5月青年失業率為3.84%,相較2013年5月的4.06%降低0.22%,而勞動力參與率亦從2013年5月的58.25%提升為2016年5月的58.63%,因此,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特與醒吾科技大學合作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調查1,070位18~40歲青年,對於目前就業的看法。然而,此次調查結果發現,青年對於自己未來就業之信心度有下降趨勢,而赴海外工作意願有上升的趨勢,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一、 有78.1%受訪者表示就讀大學時有打工經驗,一半以上(57.8%)的打工族每月收入低於1萬元。大學生不能如期畢業而延畢者佔13%,大學畢業後的最優先選擇為就業,佔65.3%;選擇國考或就業考,佔10.1%。
二、 在學生期望畢業後第一份全職工作月薪,平均值是34,760元,而已畢業就業者之實際月薪是28,440元,期望與實際的差距為6,320元。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在學生的期望畢業月薪差距是4,766元,畢業生實際月薪差距是4,230元。
三、 在學生中,不知道教育部所設立之「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的比例為54.4%,知道的比例是45.6%,知道使用過但沒實質幫助佔12.3%,知道使用過且認為對於就業選擇有幫助的比例只有5.6%。
四、 44.5%受訪者表示參加過「就業博覽會」,其中59.6%受訪者認為就業博覽會對促進整體就業有幫助;亦有16.0%受訪者認為無幫助。
五、 在對找工作謀職最有幫助項目,依序為:外語能力(35.4%)、專業證照(27.7%)、人脈關係(22.8%)。
六、 超過半數(51.9%)的青年人願意赴海外就業,年齡層愈低的青年人到海外就業的意願愈高:18~24歲(68.5%)、25~29歲(56.8%)、30~34歲(50.8%)、35~40歲(41.2%)。
七、 有43.1%受訪者表示未來有創業打算,此比例(43.1%)相較於三年前年所作之調查比例(39.4%)高。
八、 過半的受訪者(53.0%)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前途與前景有信心,然而此信心比例較三年前的信心比例(65.1%)為低。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 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學校教育及各種職訓機構,應提供各種外語課程訓練,協助青年人海外就業能力與競爭力
青年人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前途信心度,相較於三年前已下降12%,當國內沒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情況下,年齡層愈低的青年人願意赴海外就業的意願愈高,而就業謀職最重要的是外語能力,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學校教育及各種職訓機構,應提供各種外語課程的訓練,利用國內東南亞語系新住民的資源,培植青年人海外就業能力與競爭力。
二、 協助青年人的職涯輔導與適性發展、強化青年人對職場就業資訊之瞭解,協助青年與職場的媒合
根據調查結果,教育部除成立UCAN平台外,亦提供許多增加青年對職場就業資訊之平台與管道,惟仍有超過5成在學生不知道有該平台,建議政府應透過學校加強宣導就業輔導之管道,協助青年人的瞭解自己適性發展,增進就業媒合機會。
三、 對青年人除了輔導就業外,也應輔導創業,給予創業教育與創業技能,培養青年人創新與創意的概念
全球興起創業的風潮,即使其吸引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但也令許多人望之卻步。政府對青年人除了輔導就業以外,也應輔導創業,建議政府提供青年創業基礎設施,對有潛力的青創案例,直接參與投資,協助青創業者在創業初期順利取得資金來源,進而提升青年創業意圖,有效增加國內青年創業成功比例。
----------------------------------------------7月14日網路媒體報導----------------------------------------------
----------------------------------------------7月14日電視媒體報導------------------------------------------
------------------------------------------7月14日平面媒體報導---------------------------------------------------
------------------------------------------7月15日平面媒體報導---------------------------------------------------